Return to site

德國交換 🇩🇪 - 一篇在德國杜賓根大學當交換學生的故事

Universität Tübingen - Exchange Life

· Germany,Information,Personal Experience

Life can be likened to a journey with an unknown destination.

So, backpack, will start tomorrow!

broken image

Location / Matterhorn, Switzerland

Date / 06.10.2016

近一年的日子就這樣在遙遠的德國,跌跌撞撞中度過了。這一年的故事即便長話短說也很難說完,認識了許多有故事的朋友、嘗試了不少以前沒有機會完成的事情。如今回想起來交換學生的日子就像做了一場夢,但我想這不會是終點,只不過是人生冒險之路的序曲而已

緣起

從大一新生訓練聽聞清大有交換學生的計畫開始,我就在心中許下個願望,希望在大學四年能有機會出國交換,走出自己的comfort zone,出去增廣見聞、闖蕩一下

為什麼是歐洲­?為什麼是德國?清大有非常多位於東亞的姊妹校,但相較於文化與台灣相似的東亞,我對與台灣幾乎完全不一樣的西方文化更有興趣,再加上我很喜歡足球,自然就選擇歐洲了。此外,去歐洲交換還可以同時增進英文與第二外語的能力,如果對語言有興趣的人也很適合前往。不過其實歐洲國家的英文水平普遍都相當高,因此即便不會當地語言,還是可以在那裡念書。在清大我主修材料科學,又對能源、生醫材料甚感興趣,而德國的工程享譽全球,也是綠能及生醫領域的佼佼者;除此之外,德國的地理位置剛好位於歐洲大陸的中心,鄰國眾多,氣候不錯,種種原因德國就成了我出國念書的第一順位

關於杜賓根(Tübingen)

broken image

Location / Tübingen, Germany

Date / 09.01.2017

Tübingen位於全德最大邦—巴登•符騰堡(Baden-Württemberg)的首府斯圖加特(Stuttgart)的南方,黑森林的北方,屬於Schwaben地區,坐火車離斯圖加特只有一小時的車程。Tübingen是個大學城,也是個可愛的小鎮,人口只有約十萬,將近1/4是學生,生活機能方便,治安良好,很適合學生念書。老城(Altstadt)我想是Tübingen最迷人的地方,有如童話故事般的傳統歐式建築、街景,看一眼就讓人難以忘懷

杜賓根大學(Eberhard Karls Universität Tübingen)歷史超過500年,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大學之一,在歐洲也是名聞遐邇的學校。Tübingen系所繁多,各領域都有不錯的學習資源,尤其在生醫、生化等自然科學領域以及法律享有極高的評價。由於是個大學城,因此並沒有所謂的校區,各系館散佈在整個城市之中,平常上課就需要穿梭在街道巷弄之間,與被柵欄環繞的傳統台灣大學非常不一樣

行前準備

(一)姊妹校申請

broken image

(二)德國長期簽證

德國長期簽證應該是所有想去德國念書的人的惡夢,由於德簽繁瑣的手續、一大堆的要求、德協遲緩的行政手續、再加上很難預約的簽證時間,種種原因讓德簽常常都是出發前,危急存亡之秋的時候才會拿到。為了避免簽證下不來的尷尬情況,建議一拿到入學許可就直接去德協官網預約簽證時間,而且德簽平均需要4~6週才會下來,通常即便五月就拿到入學許可,真正拿到德簽也是七、八月的事情了。關於德協預約、德簽申請等相關流程可以參考以下文章http://photopackerjimmy.strikingly.com/blog/2016-17-2016-12-01。關於德簽需要的保險可以參考https://link.medium.com/0EYDLkZxW0?fbclid=IwAR0B3cUyhMyMa_mNmoEvaRYgjNvdKRj4UPx7tR-pmz5VFilZK4G6M8PbVj0

修課大小事

(一)德語課程

Tübingen在學期中有相當多元的德語課程,而學期前也有Deutsch-Kompakt與START Course,但由於學期前的德語課並沒有初階課程,因此建議至少要有A1~A2以上的德語水平。這次我選擇為期約三個禮拜START Course,除了基本德語課程之外,START Course還會安排下午的Tutorium,Tutorium會帶學生去辦理一些行政手續,像是入籍、註冊等,還有一場Tübingen的城市巡禮,以及介紹學校的選課系統以及德國大學的上課模式。除了德文上的進步以及更快了解學校制度之外,START Course還有安排一起去Bar喝酒吃飯、來自各國的學生要煮自己的家鄉菜的Internationale Abendessen、以及兩次的戶外教學,分別是鄰近學校的Bebenhausen以及位於德瑞奧三國交界的Bodensee。我也在其中認識了幾個未來與我非常好的朋友,因此我相當推薦提早去德國參與學期前的德文課程

學期間的德文課程有超過50種的選擇,其中Aufbaukurse是密集課程,個人也是滿推薦的,一週9小時的課程包括紮實的文法、寫作以及大量的口說聽力可以讓德文迅速的進步。除了這堂之外,其他還有像是加強聽、說、讀、寫的課程,或著是與其他主題,如體育、藝術、文化與歷史等結合的德文課程,每堂課都有特定程度要求,但只要有差不多的水平,再加上上課努力一點,我覺得都是可以去嘗試修習看看的

(二)專業課程

專業課程的部分因系所而異,但主要分為Vorlesung、Seminar和Praktikum或Übungen。Vorlesung的英文就是lecture,與清大的課程較為相似,只需要去聽教授講課即可;而Seminar比較像是討論與presentation的課程,通常是需要與教授或組員上課一起討論問題,或是課後自行閱讀paper,最後還有presentation。Praktikum則像實驗課,我在Tübingen有去一間應用物理系的實驗室當了快一年的intern,平常就去實驗室做實驗或讀paper,然後每週都有meeting,不定時需要上台報告,或與其他碩士或PhD合作。這一年下來,intern讓我學到的東西比其他課程都還要更多,不僅這是我第一次把理論應用在實務上,教授對我的信任讓我相信選擇材料科學這條路並沒有錯。原以為我的intern會是去打雜一年,畢竟我不是研究生,德文也講不好,但沒想到經過一、兩個月的學習之後,教授開始讓我參與實驗室準備發表的paper的研究,也帶我去參加幾場conference,著實讓我大開眼界也獲益良多。除了做研究之外,教授與其他研究生也會時不時關心我在德國的狀況,平時也會一起吃飯或打球,與其說他們是同事或長官,倒不如說是朋友

至於一學期應該要選多少課程,我想還是因人而異。我一學期通常是選3~4門的專業課程(2 Vorlesung+2 Seminar/Praktikum),與Aufbaukurse(德文課),再加上體育或是藝術課程。個人不建議選太多課程,因為德國的每一堂課普遍都需要付出比在台灣多的心力,即便是英語授課也是一樣。此外,在德國的上課方式跟清大也不太一樣,即使是Vorlesung上課發言的機會不少,而且相比於Vorlesung,Seminar與Praktikum都是滿重的課程,需要花不少時間在上面

Tübingen的選課方式與清大不一樣,無論是否已經在Campus選課系統(https://campus.verwaltung.uni-tuebingen.de/)上面選課,第一堂課還是請務必準時出席,通常教授會給學生傳閱該課程的學生名單,如果上面沒有名字則需要告知教授自己想要參與這堂課程。或是在Campus系統上找到教授的信箱,在開學前提早寄信詢問教授該如何參與這堂課程。授課語言在Campus系統裡都會顯示,也可以去學校網站上找英文課程課表,整體來說英文授課的選擇不少,所以不太需要擔心沒有英文課程可以上,但還是建議自行上網確認該學期的英文課程課表

跟實驗室一起去附近的森林烤肉

圖:跟實驗室的教授還有學長姊一起去附近的森林烤肉

(三)體育、藝術及其他選修

Tübingen擁有非常多元的體育課程,從地上運動到水上甚至是空中運動都有,像是球類、體操、攀岩、滑雪、划船、降落傘、輕航機等,可以說是應有盡有,所有課程都會列在Hochschulsport網站(http://www.hsp.uni-tuebingen.de/);而藝術課程與其他選修可以在法學院(Neue Aula)裡面的布告欄找到。除了專業課程之外,Tübingen其他的課程都是需要另外付費的,價格因項目而異,普遍每學期約在10~50歐元之間。我選了兩學期的足球,一學期的沙灘手球,雖然都是用德語授課,但課程都滿有趣的,同學人也很好,如果聽不懂還會特別翻譯給我聽。雖然一開始足球遠不及德國人,但他們很願意給我機會,到學期末終於有點長進,跟德國人打出一波配合也成功贏得他們的掌聲!而沙灘手球除了上課有趣之外,每堂課上完老師還會拿一箱啤酒,跟大家一起坐在草地上喝酒聊天,只能說德國人的體育課真的真的很好玩也很享受

生活大小事

(一)社交生活

交朋友也可以說是一門學問,因為跟在台灣真的很不一樣。參加學期前的德語課是認識國際生最好的方法之一,因為大家都是新生,也都對各國文化充滿著好奇,認識別人自然不難。或著是可以參加Studit Tübingen辦給國際生的活動,開學前可以在網站(http://www.studit-tuebingen.de/)上找到一系列的歡迎或是一日遊活動。Studit Tübingen是一個學校專門接待、辦活動給國際生的組織 ,除了上述的活動之外,也可以透過他們的mentor-program,由一個專屬的德國人帶你認識德國。另一個我非常推薦的方式是Tandem Tübingen,就是語言交換,可以去語言中心或是去facebook的社團申請這個計畫,而我最好的一個朋友就是在Tandem中認識的。舉例來說,我是中文母語使用者,而我想學德文,我就會配對到一個想學中文的德文母語使用者

平常在學校的休閒大概脫離不了酒精飲料,我朋友週五或週末常找我一起去bar、club、disco或去party,喝酒、聊天或是跳舞。久而久之會發現,歐洲人其實不見得是真的那麼喜歡喝酒,也許只是因為可以放鬆,做事不用拐彎抹角,講話也可以直來直往吧!其實到後來,我也滿喜歡這種直來直往的交友模式,甚麼都很直接,雖然太直接有時我也不喜歡,但至少交朋友很容易可以很坦率,沒有那麼多猜測;反而在台灣,有時因為拐彎抹角,反而失去了認識一個真正的朋友的機會

broken image

圖:跟朋友去halloween party

平常跟朋友除了去喝酒之外,也會跟朋友一起去Tübingen的各式活動,像是秋天的巧克力市集、冬天的聖誕市集、春天的Stocherkahnrennen以及夏天的Sommerfest等。在鄰近城市有時也有各種有趣的活動,像是紐倫堡、Esslingen或Reutlingen的聖誕市集、Stuttgart的煙火秀、聖誕市集及春天啤酒節(Frühlingsfest)、慕尼黑的啤酒節(Oktoberfest)等

在德國,我很常自己煮飯,不僅是因為外食在德國並不盛行、價格又很高、而且不見得好吃,也因為有時會跟幾個朋友約出來做晚餐,所以平常有空也想精進自己做菜的能力。一年下來反而覺得做菜是件很好玩的事情,不但可以一直煮自己喜歡吃的東西,還可以嘗試研發新料理,而且這也是讓外國朋友認識台灣的好方法之一。除了外國朋友外,跟清大的學長姐一起做飯也是讓我很難忘的一段回憶,因為遠在他鄉,能煮出熟悉的家鄉菜的人終究還是只有台灣人,而台灣的食物真的讓我一整年都流連忘返。除夕的時候跟其他的學長姊一起煮年夜飯,真的有種回家的溫馨感覺。過年的時候,在德國的感覺很陌生,少了路上吵雜的鞭炮和一片紅的春聯、裝飾,反而多了厚厚的積雪,雖然很漂亮,但卻不是我熟悉的場景,或許這就是鄉愁吧

(二)足球, Fußball

足球是我這一年最不可或缺的東西之一,不僅僅是因為在德國足球盛行,還因為足球是我最喜歡的運動。在德國我每週都有一次固定時段的足球課,星期五或周末還會去踢1~2場11人或5人制足球,一年下來除了技術上的進步之外,我也認識了不少德國人與其他的外籍生。正如我前面所言,認識德國人遠比認識外籍生還要更難,因為許多辦給我們的活動參加的人大多都是外籍生,德國本地人反而不多。透過足球,我認識了兩個我最好的德國朋友

除了平常與隊友們一起踢球之外,有時我們也會一起去bar看德甲或歐冠直播,對足球迷來說去歐洲一個巨大的優勢就是直播終於沒有時差了,不用像在台灣,每次都要熬夜撐到凌晨兩三點。不僅看直播,我也有跟我朋友去Reutlingen跟FC Barcelona的現場看足球,尤其是在巴塞隆納的Camp Nou,一個可以容納接近十萬人的球場,當Lionel Messi從球員通道走出來、大家一起唱著巴塞隆納隊歌的畫面真的是此生難忘。踢足球、看足球,當然也少不了聊足球。我很喜歡與歐洲人聊足球,足球在歐洲不只是個運動,反而有點像是生活的一部份。有些朋友真的來自幾個大豪門的城市,有時看他們激烈爭辯也是挺有趣的。總結來說,我在德國的日常生活,大概是由實驗室、酒、煮飯及足球,這四大元素所構成吧!

broken image

圖:足球隊隊友

(三)旅行

德國位於歐洲大陸的中心,鄰國眾多,到哪都不遠,再加上交通方便,跨國巴士、火車、飛機及郵輪等只要提早訂票價格也都不高,只要充分利用漫長的假期可以走過不少地方。也因此,在這一年之中,我利用聖誕假期與寒暑假去了許多地方。曾經在地理與歷史課本上所學的知識,對我而言終於不再只是文字敘述,而是我曾經親眼看見、親自走過、親身感受到的

在這之前其實我只有一次自助旅行的經驗,從沒規劃過很多天又跨國的旅行。還記得第一次從德國出發前,我goolge安排一些必吃必玩必去的景點,把行程排得滿滿的,結果卻是把自己搞得很累,玩得也不開心。其實每次真的出去了,計劃往往趕不上變化,自助會遇到的突發狀況很多,所以到後來乾脆只安排好大方向,細節邊玩邊研究,這樣不僅比較不累,可以照著自己的步調去旅行,而且有時候沒有計畫反而還會有意外的收穫

這一年下來,印象最深刻的旅行或許是去慕尼黑啤酒節。德國啤酒節我早已久仰大名,而這一次也是我在德國第一次跟不同國家的朋友一起出去玩。和歐洲人出去旅行,有時沒有計畫反而是最好的計畫。這次原本打算早上去完啤酒節,傍晚可以去慕尼黑市區觀光,結果誰知道一到會場、一進帳棚,每個人都在裡面玩的樂不思蜀,一待就是一整天,啤酒一杯接著一杯來,而一杯就是一公升。德國人平常是嚴肅的,但在啤酒節時可以看到在帳棚裡喝酒唱歌跳舞、放得最開、最沒有包袱的德國人,感覺真的很特別。雖然跟台灣人一起出去旅行是最簡單的方式,畢竟擁有相同的語言、文化,長時間相處起來也比較便利。但如果有機會,我還是會鼓勵大家可以與不同國家的朋友出去玩,相信會是很不一樣的體樣

註:旅行中記錄下來的照片都可以在網頁的PHOTO區域看到

各式花費

德國的物價不低,Tübingen又是物價比較高的地區,外食、交通都滿貴的,但相較於瑞士、荷蘭等鄰國還算平易近人一點。在學校除了中午因為上課所以去學校餐廳(Mensa)吃飯之外,平常我都是在宿舍自己煮。德國宿舍普遍都有相當完善的廚房設備,再加上德國超市物價很低,跟台灣幾乎沒有甚麼差別,像是乳製品、啤酒甚至比台灣便宜,如果善加利用可以省下不少開銷。如果是住宿舍的話大約是260€/月,平常市區交通都可以用Semester Ticket(約90€/學期),保險公保約90€/月、私保28€以上,加總來說一個月的開銷,不常外食然後不含出遠門去玩的費用的話大約需要750€左右,一年下來基本生活費是可以壓在10000€以內

想說的話......

Ich dachte, sagte und machte.

一年的時間,說長不長,說短卻也是真的不短。出發前對自己有很多的期許,想做的事情也有很多,但真正能順利完成的事情又有多少?做好一份計劃或是對自己有所期許當然是好事,不過這些有時卻會成為綁住我們的枷鎖,反而失去了出國那份想冒險的初衷

德國,一個離家10000公里的遙遠國度。大部分的朋友、家人都不在自己身邊,文化、語言、甚至生活都大相逕庭,但也因為這樣,與自己相處的時間真的很長,學會了怎麼獨處,反而在不知不覺之中慢慢摸索出屬於自己的未來藍圖。在台灣有時候我們太在意別人,又或著太容易被別人影響,卻因此失去了最真實的自己,也失去了作夢的勇氣。成為交換學生是我從不後悔的決定,這一年大概是我人生最精彩又最崎嶇的一年,看到了也學到了很多,更重要的是重新認識了自己。很慶幸自己是在大三這一年出國,讓我還有一些時間可以重新思考我的生涯規劃。

或許大學畢業後,我依然會選擇出國念書,又或許我會選擇留下,我不知道。這一年看到的不僅僅是出國的好,更重要的是深刻體認到了出國的不好。在台灣時對國外的生活總有太多的憧憬,也有太多不切實際的美好想像。不可否認在德國的生活,的確就是很悠閒自在,實驗室的氛圍也很好,氣候宜人舒適,路上的街景又賞心悅目;但同樣的,不熟悉的文化語言,陌生的生活模式,少了大部分朋友家人的每一天,是需要去承受的代價。不過人生本來就是一段充滿著意外的未知旅程,很討厭,但這卻也是最有趣的地方 :)

在德國的日子有時覺得光陰似箭,也許是因為什麼都很新鮮、什麼都想嘗試;有時覺得度日如年,或許是因為遇到挫折了,又或著是夜晚總是太迷人,而勾起了一絲鄉愁吧